1月9日下午,学院教师王鹏举主讲的题为“朝向工程化功能性组织结构的增材制造”的学术报告在砺志楼L301会议室顺利举行。本次报告会由科研秘书杨垒主持,吸引了约120余人前来聆听。王鹏举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当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中人造组织的构建技术,特别是3D打印技术在器官修复、疾病模拟及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王鹏举首先阐述了传统自体植入和同种异体移植技术所面临的局限性,指出这些技术无法有效构建具有较高形状控制和功能化的组织结构,这不仅制约了功能化组织的构建,也在临床应用上造成了障碍。为此,王教师提出了3D打印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制造技术,为实现细胞的定位与定植以及合理空间排布提供了解决方案。
在报告的核心部分,王鹏举详细介绍了生物3D打印的基本工作流程及常用技术。他指出,这一系列研究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材料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有机结合,旨在为“形似且神似”的组织工程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参与本次报告的师生们积极提问,与王鹏举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极大地丰富了学术交流的氛围。与会者表示,通过这场报告,他们对生物3D打印技术的前沿进展和应用前景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尤其在推动基础科学向临床转化方面,王鹏举老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应用前景。